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
夏令时:
上午:7:30-11:30
下午:2:00-5:00
冬令时:
上午:8:00-11:30
下午:1:30-5:00
首页 >> 党史学习 >> 【党史微课堂㊴】挺进中原

【党史微课堂㊴】挺进中原

发布时间:2021/6/7 17:32:02 次浏览 分类:党史学习

(本网消息) 


微信图片_20210318142034.jpg

《党史微课堂》 朱水根/篆刻


 党史微课堂

学党史|忆初心

1921-2021

 党史天天学

39、挺进中原

 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但这时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仍居优势,在装备上的优势更明显。人民解放军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重。中共中央当机立断,作出出人意料的决策: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转入全国性的反攻。中共中央规定解放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中共中央选择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区作为主要突击方向。这是因为:大别山区位于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战略上十分敏感的部位。当时,国民党正集中兵力于东西两翼战场,中央部分的兵力很薄弱,只是凭借黄河天险,以少数兵力实施防御。大别山区曾经是革命老根据地,群众条件较好,利于解放军立足生根。解放军只要能占据大别山区,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钳制中原,迫使蒋介石调动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同解放军争夺这块战略要地。采取这样的行动虽将面对严重的困难,但一旦实现便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目的。中共中央还决定,进军大别山,不能像北伐战争时期那样逐城逐地推进,必须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即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人,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先占领广大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再夺取城市。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计划,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逐步形成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三军配合是: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中路,实施中央突破,直奔大别山;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两翼牵制是:以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之敌牵向海边。

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种独特的进攻样式。毛泽东充分估计到这次进攻的严重困难。他指出,到外线作战,可能有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他告诫部队首长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从最坏处着想,争取最好的前途。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十二万人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在鲁西南地区,经过二十八天的连续作战,歼敌五万六千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接着,部队迈开大步,长驱南征,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前堵后追中杀开一条血路;穿越宽达三十多里、遍地积水淤泥的黄泛区,渡过沙河,抢渡汝河和淮河,经过二十余天的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在8月底进入大别山区。



图文来源:自媒体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