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
夏令时:
上午:7:30-11:30
下午:2:00-5:00
冬令时:
上午:8:00-11:30
下午:1:30-5:00
首页 >> 党史学习 >> 【党史微课堂51】三大改造

【党史微课堂51】三大改造

发布时间:2021/7/19 18:22:04 次浏览 分类:党史学习

(本网消息)


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条件下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革命,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体是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的。

      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大改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在经济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因此,我国在1952年完成全国土地改革、工厂中实行民主改革之后,从1953年起,就开始了三大改造的步伐。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把农民个体经济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经济。早在1943年,毛泽东就曾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毛泽东经济思想大辞典》第737页)

土改结束后,毛泽东及时指出,必须把农民逐步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1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中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2年12月16日,又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毛泽东和党中央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的方针以及农业改造的实际步骤是:依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援助的原则,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第一步,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组织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公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有计划改造的阶段。1955年7月毛泽东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从1955年下半年始,我国农村掀起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到1956年年底,加人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还有占8.5%的农户加人了初级社。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由毛泽东提出来了。建国以后,手工业合作组织逐步得到发展。当时,属于手工业管理机构负责进行手工业改造范围的手工业确定为以下五大部分:个体手工业;农民兼营商品性的手工业;雇用10人以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小型工业;一切日用品修理业以及手艺性大、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服务性行业;建筑修茸如泥水、木工未在建筑公司就业者。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步骤,就全国来说,一般分三步骤:(一)手工业生产小组,这是手工业改造的初级形式,也是手工业劳动者最容易接受的组织形式。(二)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这是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改造又分三阶段:典型试办阶段,普遍发展阶段,高潮阶段。

 毛泽东对手工业改造给予了关心。毛泽东认为,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不可缺少的一种经济形式。他认为手工业改造的速度应该加快。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采用赎买政策。首先经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如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使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从属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然后通过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即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使资本主义经济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有许多论述。他在这个问题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在于:根据中国国情特点,成功地在中国进行了和平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实践。国家仅仅用32.5亿元人民币,就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的理论,丰富了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宝库。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尽管在改造中存在一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图文来源:自媒体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