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
夏令时:
上午:7:30-11:30
下午:2:00-5:00
冬令时:
上午:8:00-11:30
下午:1:30-5:00
首页 >> 医院动态 >> 【我与张山雷的故事】之一:见壶说壶

【我与张山雷的故事】之一:见壶说壶

发布时间:2018/10/15 17:20:04 次浏览 分类:医院动态

(本网消息

yh1122银河国际国医馆将于10月24日正式开馆。国医馆涵盖了三大功能:名老中医专家坐诊室、张山雷中医药纪念馆、兰溪市中医药健康书吧。其中引人注目的纪念馆内陈列了许许多多的张山雷先生的著作、学术书籍、老物件。这些“古董”都出自医院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与山雷先生搭边的件件物品。在我饱眼福的同时,看见了一把古古的土茶罐壶,它很别具一格,据打听是我师辈朱水根主任捐赠的。我一时纳闷,吾师朱主任怎么有这把土茶罐壶?他怎么会与张山雷先生“扯”上边?他怎么就把这么珍贵的物品捐赠出来?带着一连串的好奇,我很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与渊源。

张山雷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朱水根老师人才引进授聘于中医院财务科科长一职,自游埠医院(现游埠镇中心卫生院)调至兰溪,当时说好的医院有房子分给,由于新搬迁的中医院处处都用钱,在建的第三幢职工宿舍资金困难,迟迟见不上进度,一拖就是三年。期间朱老师都是自费租住在里溪西村的单位同事家里。不知怎么滴,在租住的三年里,奈何每年梅雨季节洪灾泛滥,他年年受“益”,未能幸免于难,苦得他搬这移那,苦不堪言。正当想要尽一切努力要搬家时,恰遇到了贵人,一个说不上有血缘关系的远房亲戚陈金土先生,他是当初兰溪市种畜场场长,他与朱老师的母亲是吃同一个母亲奶水长大的,层面上讲我们小时候都管他叫娘舅的说。一时碰上,就问寒问暖的,什么时候调兰溪的、孩子妈妈也调兰溪了吗、现在住什么地方等等。当他一问到住什么地方的时候,朱老师的那种怨言,一咕噜地向这个娘舅倾诉着……。娘舅不加思索地说,他现在住的是张塘角单位福利房,溪西红梅村有套空闲的中套,好几年没人住了,你方便中意的话去收拾收拾。这事让朱老师感动了好几天,乘着休息天就决定实地看看,是商品房喂!这味道的事情不用再说了。
的确,这房子是有好几年没人住的感觉,屋内杂七杂八,凌乱极至,整整的两天才收拾完毕,有旧被褥、衣服、瓶瓶罐罐、还有许多医书及与医搭界东西,除一些垃圾以外,估计有大大小小纸板箱20余件。他问过了房东娘舅,这些东西怎么处理时,他说该卖的卖,卖不了的扔,你自己处理就是。哄轰!就这样朱老师留下了一小部分有用或喜欢的东西,其余的统统归入了垃圾房。

张山雷茶壶


半年后,就过年了,这一年朱老师一家好开心。正月里,特地邀请了娘舅一家来“新房”作客,席间除了朱老师一家表示感激之外,双方聊了好多好多……。朱老师也顺便与他们说,原来房间里的东西去向,并把留下来的几件东西给他们看,一把土茶罐,一大叠医书。娘舅夫人就说,“哦!这些都是她外公生前留下来的,外公是搞中医的,过去在兰溪办过中医学校”。她还问朱老师,“你知道不知道有个叫张山雷的?我是他的嫡亲外孙女”;“我虽然对医学懂得一丁儿,但是现在对我来说没有用,你喜欢就留着吧”。那时的朱老师并不好奇什么张山雷,娘舅夫人与她外公张山雷之间的关系。大约在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当初的中医院副院长赵根炎发表了一篇与张山雷关联的论文,才朦朦胧胧的知道了张山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所以朱老师对张山雷先生满怀敬仰之情,感其大医精诚之心,终得张山雷先生生前用的几本医书和一把茶壶,甚为珍惜,每次搬家,均小心翼翼,收藏得当。
据悉,张山雷先生的外孙女——娘舅夫人(邵女士)一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丈夫响应国家号召,带头全家下放农村,那时娘舅夫人是在游埠医院担任接生员工作。又若干年后,她落实政策可以复职,但青春已超,按政策规定,可以享受适当的生活补贴。但必须要有工作经历的证明或者是在工作单位中领过的工资表。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八十年代中期,朱老师刚好在游埠区卫生院工作,任医院的副院长及总务会计。寻求了朱老师的帮助,朱老师耐心地帮她进行地毯式搜索以往的会计凭证资料,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她在职时的工资发放表得以证明,由此得到了她应得的补贴。朱老师贴心助人之举深受邵女士的感激。偶然,聊起家常,获知,她的婆婆竟是朱水根先生母亲的奶娘,由此,两家关系更加紧密,情逾骨肉。故而,有了后来的租房和土茶壶一事。

 

张山雷与兰溪

朱水根篆刻

去年11月,兰溪举办了首届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朱老师曾将此茶壶在兰溪博物馆展示与众过。今年yh1122银河国际国医馆预开馆,馆内的张山雷中医药纪念馆将展示张山雷先生好多物件。朱老师再次义无反顾地把收藏多年张山雷先生生前用的这件土茶壶,另外还有一件晚清青花瓷高士纹药罐,捐赠给了yh1122银河国际张山雷博物馆以供世人观仰。朱老师说“牺牲点个人的利益是小事,让更多的后人及中医人铭记这位为了兰溪中医药事业奉献的中医泰斗是大事。同时,也是为张山雷先生的遗物找到了更好的归宿”。“如果我当初的医书还在手里的话,我一样义无反顾地将其捐赠出来,弘扬中医药文化事业,供后世专研,造福兰溪百姓”!朱老师又如是说。但很遗憾,由于朱老师自己不懂中医,故而将珍藏的几本医书借予了一些中医行者。然,由于时隔多年,东传西阅的就不知了归宿,朱老师也不好意思去一一的要回来。

“舍小家、顾大家”,这一义举,让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在朱老师身上闪耀。

(朱水根口述  胡海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