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
夏令时:
上午:7:30-11:30
下午:2:00-5:00
冬令时:
上午:8:00-11:30
下午:1:30-5:00
首页 >> 党史学习 >> 【党史微课堂㉞】大生产运动

【党史微课堂㉞】大生产运动

发布时间:2021/5/26 15:49:14 次浏览 分类:党史学习

(本网消息)

《党史微课堂》 朱水根/篆刻


党史微课堂

学党史|忆初心

1921-2021

             


党史天天学


34、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有人口150多万。其中脱产的党政军人员,1938年时是1.6万人,到1941年时,增加到7.3万人。随着脱产人员的逐年增加,人民群众的公粮负担自然也逐年增加。1938年,公粮负担为1.5万石,1939年增加到6万石,1940年上升为10万石,1941年则剧增到20万石。(《林伯渠传》第253~254页)人民群众的负担变得越来越沉重,自然会产生不满情绪。

1941年6月3日下午,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里正召开县长联席会议,突然间电闪雷鸣,小礼堂一根柱子被雷电击断,正在开会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荣不幸触电殒命。这天下午,雷电还打死了农民的一头驴,这个农民借此发泄对公粮负担过重的不满,逢人便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这件事发生后,有的人认为这个农民是反革命分子。但党中央和毛泽东从这件事中,看到了群众负担问题,下决心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于是有了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于是开展了先是延安、后是全部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当然,除了解决群众负担过重问题外,开展大生产运动还因为:在1940年和1941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与经济封锁,断绝了边区和外面的一切经济往来,使边区遭到了抗战以来空前的困难,物质供应短缺,军民生活难以为继。

因此,为了解决边区军民的生活问题,1940年12月3日,边区召开了经济自给动员大会。大会宣布,军事机关、中央机关、边区机关分别成立财政经济组织,动员全体军民开展经济建设。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动员组织起来参加生产。

这次经济自给动员大会以后,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大生产运动中,党中央规定了应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在生产建设中又以农业为第一位,工业和运输业为第二位,商业为第三位的方针。因为当时主要解决吃饭问题、穿衣问题等基本生存问题。

为贯彻“以农业生产为第一位”的基本方针,边区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实行优待移民、难民政策,为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争得了一支劳动大军。(2)开展劳动竞赛,奖励劳动英雄。(3)开展减租减息。调整农民与地主的关系,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共中央1942年1月作出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号召进一步开展减租减息。(4)实行军队屯田政策。朱德提倡和发起的军屯政策,在大生产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到离延安90华里的南泥湾地区实行屯垦,把一片荒凉的南泥湾开垦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除南泥湾外,边区留守部队还在槐树庄、大凤川、豹子川、清泉沟、葫芦河等地实行军屯,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延安的大生产运动,经过艰苦奋斗,在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毛泽东向陕甘宁边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号召边区军民1943年达到丰衣足食。1943年3月4日,延安各机关、部队、学校在八路军大礼堂召开生产总动员大会,阐明了1943年生产运动的目的、意义和方针,规定了机关各单位生产的总任务。朱德在总动员大会上讲话指出:“贪污、腐化、浪费是生产运动的敌人。在生产中不许有一个败家子、二流子。”

在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带动和影响下,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抗日革命根据地,也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展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建设,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各抗日根据地的吃饭、穿衣的自给半自给问题,从而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改善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图文来源:自媒体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