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
夏令时:
上午:7:30-11:30
下午:2:00-5:00
冬令时:
上午:8:00-11:30
下午:1:30-5:00
首页 >> 中医中药 >> 【文物赏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石

【文物赏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石

发布时间:2021/4/23 9:57:01 次浏览 分类:中医中药

 (本网消息)

 这里有一块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自晋《针灸甲乙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学著述因图谱难绘而多数只记灸法不记针法。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1031年),在宋仁宗要求下,太医王惟一考订针灸经络,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件针灸用的铜人模具。铜人与真人大小相似,胸腹腔中空,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穴位位置,穴位钻孔,用于考核学生掌握针刺技术的熟练程度。使用时先在铜人表面涂上一层黄蜡,向铜人体内灌满水,学生用针扎刺穴位,如果扎得准确,水就会由孔中流出,否则无水流出,以此考定成绩。两件铜人一置医官院,一置相国寺。

铜人


 金灭北宋时,相国寺铜人毁于战火,仅剩医官院的铜人,元灭金后将此铜人运至大都。因长期使用磨损,元世祖时曾命尼泊尔工匠予以修复。元明两代曾多次翻铸针灸铜人,此件针灸铜人,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仿照“宋天圣针灸铜人”铸造的。除铸造针灸铜人之外,王惟一还撰写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这部书考订针灸穴位名称354个,比晋《针灸甲乙经》多出五个穴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编成后刻版印行,颁布全国。此外,又将图经刻在碑上,置于开封大相国寺仁济殿内,供学习者观摩。元朝初年,石碑被运往北京,因年代久远,碑上文字模糊,在明代被充作砖石砌入北京城墙。1971年拆除北京明城墙时被重新发现,碑已裂为五块,其中一块残存文字三栏,中栏刻"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上"。

 

 图文来源:自媒体宣传中心